华人代购在英洗钱被抓!想要留英,这些雷区别踩!

新闻 8 blanca 于 2022-02-28 发布 • 1096 次阅读
英国疫情速报最后更新时间为本周五。



话说,英国严打洗钱这个事儿,已经是老梗了。2019年年初,90多名在英中国留学生账户被关的事儿,相信不少人还记得。


Image


很多人觉得,从英国从事代购或者换汇,并不会受到本地监管部门的“照顾”,其实不然。一名在伦敦的华人,就因为非法换汇被定罪为洗钱了...


标准晚报:中国百万富翁通过代购洗钱80万英镑


Image

Image


据《标准晚报》今天的消息,犯罪嫌疑人住在东伦敦,平常主要帮在中国的客人到Harrods等名品店代购奢侈品。


Image


他在2014年通过T-1企业家签证搬到英国,然后次年便开始通过代购换汇来洗钱。


18个月后,他用交易所得在北伦敦买了一栋价值75万镑的房子。


据悉,此人从在中国的客户那里收取人民币,然后在英国的华人论坛上宣传换汇,再把这些人民币通过换汇转成英镑,涉案金额达到£805,824。


Image


他购买的大部分物件主要是巴宝莉的衣服,鞋子和首饰,还有不少范思哲和Diesel的东西。


Image


由于他消费数额巨大,Harrods给了他一张黑卡。


Image


英国税务海关局在他的账户里,发现了可以存钱账目,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非法交易的线索。


逮捕他的时候,他们在他东伦敦的公寓里发现了价值5万英镑的奢侈品。


Image


庭审的时候,他因为进行无证金钱交易服务被判入狱8个月,缓期执行。他同时还需要做160小时无报酬社区工作。


Image


当庭法官Jeffrey Pegden QC说,此人来自中国一富裕家庭,不仅违反中国货币管制将巨额现金“洗”出国,还在英国进行非法换汇。


Image


法官说,由于此人没有在FCA和海关税务局注册成为合法换汇交易者,所以他的钱就成了赃物,而房子也被扣了。


Image


每年,英国洗钱涉案金额约为1千亿英镑。不难想象,英国警方为啥会对这个事情严打。


而从事换汇,代付,支付等交易的人,是需要在税务海关局注册的。


Image


当然,上面的规定针对的是频繁通过这种交易赚钱的人。如果只是偶尔换汇,给别人一个顺水人情,那没必要注册。


而英国税务海关局对“偶尔”的定义是:


Image


  • 换汇和你的生意直接挂钩,但只构成一个微小的部分

  • 由换汇产生的年流水不超过10万英镑,占公司总流水比例不超过5%

  • 超过一千欧元的换汇只能对一个客户,可以单笔结,也可以分几次结

  • 只能为自己的主要客户提供此项服务,不能对社会公众提供


所以,自己的换汇行为是否成了政府所不允许的那种,大家要自己查一查。


英国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本应知道或怀疑钱财来源于非法途径,但仍帮助罪犯获得、隐藏、保存或利用这些资金投资,那么即构成了洗钱罪,可最高被处以14年的监禁,或30万英镑的罚金,或两者并罚。


好吧,说到现在还是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那么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好了:


第一种情况,是借出自己的账户承担“容器”


这名叫做Sherroll Foster的女子被抓进监狱,并且判3500英镑罚金,原因是洗钱。事情是这样的:


Image


Sherroll在网上结识了一个灵魂伴侣,然后就被骗了各种钱(你们懂得),所以她自己其实 也是个受害者。


这个骗子当然同时也在骗其他女性的钱,为了洗白他骗来的这些钱,他就让这些女性给Sherroll的账户汇钱,然后在让Sherroll汇给自己。


所以,即使Sherroll不知道这些女性也是受害人(骗子说是他的朋友),她也参与到了洗钱的环节里,就被警察捉住了。


Image


第二种情况就是微信群换汇。比如说我在这边有英镑,你在国内有人民币,然后我们私下达成协议换汇。但问题是,资金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就算能说明来源,也会被怀疑是要刻意避税和申报而被判违法。


而且,由于都是在网络上操作,万一加入了你不认识的其他人,而这个人刚好资金来源有问题,那就是洗钱无疑了。


在英国,如果单个账户的存款超过1000英镑,银行都会通报监管部门的。


所以换汇还是走正规渠道吧大家~


Image


至于带了超过规定现金过海关不申报的...被查出来可以罚你5000英镑,而且日后的续签或者永居基本不用想了。


Image


微信生意:陷阱多多


另外,说到微信生意,相信不少朋友也不陌生。除了换汇,有些人还会利用微信朋友圈/联系人/群组等做点代购,有偿托运甚至午饭便当等小生意。


严格来说,这样的行为在英国是非法的,因为这属于“自雇”(self-employment)。


尽管内政部一再声明,留学期间不可以自雇,很多人要么无视,要么直接不知道,想着只要用微信,说中文,内政部就查不出...


这么想你就太天真了!


2016年,斯特灵大学一名中国学生做微信外卖,由于每天长时间占用公共厨房,被同学举报,导致签证被吊销!


Image


代购陷阱,则大多发生在高净值人士身上。


有些留学生的父母看上了这边的古董,房产或者什么价值连城的名牌包包,就汇钱到子女的账户让帮买。


或者帮助朋友(朋友的朋友等等)代购,然后谈好报酬。


英国法律有规定,作为买手,假如报酬在15000欧元以上,你就是一个高净值交易员了(High Value Dealer)。你必须去HMRC注册,受到监管。不注册之前,你是不可以收这笔报酬的。


Image


至于有偿求人帮带东西回国/到英国...我个人建议是:接这样的活儿要慎重,尤其是对方不熟的情况下——因为你并不认识对方,万一带出问题来,倒霉的是自己。


Image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就因为有偿帮人带东西被捕,警方说,她托运的其实是大麻。


Image

Image


总之,无论你只是来英国暂住,还是永居,还是简短旅行,都不要犯短见,让自己的记录上有污点。


同时,从源头上和程序上保证自己的资金合理,也能为日后的英国生活铺平道路。文中Jiang某因为洗钱被扣押房产的案例,并不少见。


Image


同样是在2019年,在Harrods豪买的阿塞拜疆富婆由于“无法解释资金来源”,自己在伦敦买的千万豪宅也被扣了。


Image


收到 0 个回复
没有找到数据。
创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