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报道,近日关于新冠疫苗会损害生育能力并导致流产的错误和误导性说法仍在网上流传,但所有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此前,由于医生对怀孕期间疫苗注射建议非常谨慎,所以最初的建议是孕妇避免接种疫苗。但现在,有了更多的安全性数据,这一建议已经改变,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使孕妇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谣言1:研究表明疫苗会在卵巢中积累 这一理论源于日本疫苗监管机构一项研究的误读。这项研究中,给老鼠注射的疫苗计量为人类疫苗剂量的1333倍,在注射48小时后,只有0.1%的剂量进入了动物的卵巢。这种疫苗会通过含有病毒遗传物质的脂肪泡来传递,从而启动人体免疫系统。 支持“疫苗会在卵巢中积累”观点的人只是选择了卵巢中脂肪的浓度这一数字。疫苗注射48小时内,随着疫苗溶剂在进入体内循环,卵巢中的脂肪水平确实增加了,但没有证据表明其仍然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谣言2:监测数据显示疫苗会导致流产 一些帖子强调了向疫苗监测机构报告的流产案例,包括英国的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 和美国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 但这是一个自我选择的数据库,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是否报告接种疫苗后的症状或健康状况。并且,这些数据库中的流产报告并不意味着是注射疫苗引起的。同时,一项研究发现,数据显示,接种疫苗的人的流产率与未接种人群的流产率一致,都在12.5%左右。 谣言3:疫苗可以攻击胎盘 科学家迈克尔·耶登(Michael Yeadon)在一份广泛传播的请愿书中声称,辉瑞(Pfizer)和摩德纳(Moderna)疫苗中所含的冠状病毒棘突蛋白,类似于一种合胞体蛋白-1,其与胎盘的形成有关。他推测,这可能会导致病毒抗体攻击正在发育中的妊娠。现在已经有证据证明耶登的理论是错的。 合胞体蛋白-1和冠状病毒的棘突蛋白就像任意两种随机蛋白一样相似,如果身体如此容易混淆,那么每次感染并产生抗体时,它都有可能攻击自己的器官。 同时,美国生育医生兰迪·莫里斯(Randy Morris)进行了一项研究,监测正在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患者,看接种疫苗是否对成功怀孕的机会有任何影响。在该研究的143人中,接种过疫苗、未接种过疫苗和之前感染过病毒的女性胚胎植入成功率和妊娠持续至足月的可能性都大致相同。 莫里斯博士指出该谣言的悖论,传播这些担忧的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疫苗产生的抗体会损害生育能力,但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就不会。 虽然面对谣言,科学家们都在积极辟谣,但当专家们急迫的提供证据时,公众的注意力很快已经转向其他热点了。正如莫里斯博士所解释的:阴谋论的特点是,一旦被推翻,就会转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