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看中国丨日本:中国灵活尊重市场需求,我们得学学

新闻 0 cecelia 于 2021-08-12 发布 • 191 次阅读

8月1日,《金融时报》就中国初创电动汽车制造商发表深入分析报道。随着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初创企业纷纷进军海外。欧洲和日本对环保汽车有强烈需求,但由于本地竞争对手相对较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其市场视为目标


文章称,谈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中国制造”已经开始失去负面含义。中国汽车制造商爱驰(Aiways)认为电动汽车市场亦是如此。


爱驰负责海外业务的执行副总裁亚历山大·克洛泽(Alexander Klose)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兴起有助于让世界相信“中国也可能有一些优质产品”。


克洛泽说,“我们面临一些挑战,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积极的,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当积极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并打算在质量价格上与其他品牌展开竞争。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正在“押注”挪威, 6 月它向挪威经销商运送了首批 100 辆欧洲规格的 SUV,并计划在年底前交付 1500 辆。


Image

图:麦格理集团


与爱驰汽车一样,比亚迪热衷于提升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知度,“我们不会再犯其他中国品牌 10 多年前在欧洲犯过的错误,即未做好充分准备就试图以非常便宜和仓促的方式推出汽车”。


此外,蔚来汽车也计划从9月开始首次进行海外推广,向挪威市场销售汽车。“大多数中国品牌进入挪威是因为挪威拥有最友好的进口法律,而且他们还向本国公民(购买电动汽车)提供最高的补贴或激励措施,”总部位于北京的 Sino Auto Insights 董事总经理涂乐(音)说。


挪威是第一个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超过 50% 的国家。根据柏林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 1 月份的一份报告,去年中国电动汽车在西欧的销量为 23800 辆,同比增长 1290%。


仅第四季度就占近一半的销售额。该研究公司的创始人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2021 年前五个月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总数达到 13000辆,若不是因为中国禁止将锂离子电池通过铁路运输到国外,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然而,根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欧洲最畅销的电动汽车是特斯拉 Model 3、德国大众 ID3 和法国雷诺生产的 Zoe。其中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进入前五名。


几十年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取决于对发动机、变速箱和复杂动力系统的大量投资,这为初创企业设置了巨大的入市壁垒


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组件要少得多,动力系统架构更简单,仅包括电池、电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这就意味着建造和设计电动汽车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更少。专家表示,可以腾出资源来开发和应用自动驾驶等中国制造商拥有特殊优势的尖端技术


伊藤忠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深尾三四郎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能够销售“智能电动汽车”的概念,“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对电动汽车的兴趣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将电动汽车视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克洛泽也表示,“人们倾向于将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与智能汽车联系起来,”相比之下,传统欧洲制造商生产的电动车型“仍然看起来像是经过改造的传统内燃机汽车,而不是经过全新设计的电动汽车”。


深尾说,日本与欧洲一样,由于本土竞争相对缺乏,为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提供了机会就连准备在未来两年内推出日本最便宜的电动微型车之一的三菱汽车也处于“警惕”状态,“中国(公司)将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需要继续前进,”三菱总裁加藤隆雄说。


日本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提供了另一个可能入市机会。日本的物流公司正面临与日俱增来自投资者和客户要求其减少碳足迹的压力无晶圆厂电动汽车制造商ASF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饭塚裕康(Hiroyasu Iizuka )与佐川快递(Sagawa Express)合作,帮助当地快递公司为其紧凑型卡车车队实现电动化。


但是,当需要为其公司的设计寻找制造商时,没有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愿意承担这项工作。由于担心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与商业用途不兼容,以小型货车闻名的大发汽车或铃木汽车一直对电动化犹豫不决。


饭塚认为,日本传统汽车制造商“看不起客户……他们应该学会更多地尊重市场产生的需求。 ASF 转而选择了中国的广西汽车集团来生产其设计。(该公司)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甚至提供了例如电池规格和检验性质等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的一些详细信息。”饭塚很欣赏广西汽车集团的灵活性。


Image

图:知乎


ASF卡车将于9月开始量产,计划到 2030 年将其所有 7200 辆小型汽车更换为电动车。饭塚还透露广西汽车集团生产价格极具竞争力,日本制造商无法比拟。


但是,尽管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未来的道路可能看起来很顺利,但时间所剩不多,尤其是欧洲市场。一旦欧洲品牌推出更多电动汽车,那么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涂乐说。


“我相信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可能只有 24 到 30 个月的时间,在大量欧洲品牌进入市场之前建立顾客对其品牌和定位的认识”施密特同意,未来几年对在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至关重要。


欧盟委员会去年引入了更严格的汽车碳排放目标,并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收紧这些目标。施密特说,欧洲汽车制造商一旦因市场需求被迫推出更多电动汽车,中国品牌的窗口将开始关闭,“这为中国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三年时间,他们必须加以利用,”他说。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将会推出更多电动汽车,但克洛泽认为其公司仍有充足的增长空间。“随着需求增多,我认为没有足够的汽车能够满足,这股浪潮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Image
“作为国家重点政策,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标,这也促进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
布罗德里奇(Broadridge)金融解决方案公司亚太高级总监吴思允(音)
——根据《金融时报》消息,2021 年上半年,中国与绿色能源有关的基金表现明显优 于其他行业。根据万得资讯数据显示,在中国今年上半年回报率最高的10只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中,有7只都与绿色能源相关。德勤中国合伙人徐斌(Kevin Xu)表示,大多数中国新能源主题 ETF 专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产业,这是因为“在中国 2030 至 2060 年碳排放目标的背景下,能源行业和清洁制造业成为了减少碳排放的前沿产业,中国绿色能源行业预计将实现结构性的增长”。《金融时报》分析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当局很有可能继续支持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行业,以鼓励更多资金流入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基金。比如,中国政府刚 刚宣布将在 2025 年前安装超过 30 吉瓦(注:1 吉瓦= 1 百万千瓦)的绿色能源储存设施,这将进一步提升人们消费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收到 0 个回复
没有找到数据。
创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