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he Sunday Times重磅发布了最新的年度富豪榜,其中亿万富翁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今年共有171位亿万富翁登上富豪榜,对比2020年的榜单一共多出24位亿万级富豪,也是近33年来,英国最富有人群的财富增幅最大的一次,上榜富豪的总财富值增长了近22%,达到了5972.69亿英镑。
泰晤士报将这称为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繁荣,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因为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全球经济都受到重击。许多人在这一年失去了亲人,许多人在这一年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工作,失去了生计,而与之相反的是,根据年度富豪榜,过去这一年,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比英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
这不禁让人觉得好奇甚至不可置信,在疫情影响覆盖方方面面,全英170万人失业的大背景下,这些富豪是如何做到不仅不让财富缩水,反而大幅增值呢?
富豪榜总览
据The Sunday Times分析,财富排行榜上最常见的20个主要财富来源,位列第一的是房地产业,金融排在第二位,对冲基金位列第三。而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令人瞩目的零售业和互联网行业位居第六和第七。
位列富豪榜榜首的,是出生于乌克兰的石油、媒体巨头,伦纳德·布拉瓦特尼克爵士。据报道,布拉瓦特尼克爵士的净资产为230亿英镑,对比前一年增长了72.19亿英镑。布拉瓦特尼克爵士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投资,音乐及媒体。
位列富豪榜第二位的,是出生于孟买的Reuben兄弟,Simon和David。Reuben兄弟的净资产为214.65亿英镑,对比前一年增长了54.65亿英镑。兄弟俩的主要财富来源是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Reuben兄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开始大量购买房产。他们首先抢购了以低值抛售的酒店及其他房产。在圣诞节前,Reuben兄弟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曼哈顿(Manhattan)所拥有的共计189间客房的萨里酒店(The Surrey),远低于2.15亿美元的要价。这是Reuben兄弟两近期在美国的一系列投资中的一项,其他投资还包括入股迈阿密的特恩贝里度假村(Turnberry Resort)。
威斯特敏斯特那幢矗立的Millbank大厦以及处于维多利亚的John Lewis总部大楼都是Reuben兄弟的资产。
李德义家族引领伦敦西区风起云涌
中国香港商人李德义及其他的家族(Samuel Tak Lee and family)以27.31亿英镑的身家价值,位居财富榜的第60位,成为英国华人首富。李德义(及其家族)也是唯一一位在地产富豪榜内的华人。
李德义是佐敦恒丰酒店创始人李文华的小儿子,现在是香港恒丰酒店及恒丰中心的主要股东。李德义家族在香港、东京、日内瓦及伦敦等地持有300多个高档酒店、商铺以及住宅楼等物业资产,他在英国拥有数量惊人的物业资产,仅仅在伦敦,李德义就拥有200多个房产物业及26辆昂贵的名车。
1997年,李德义以4500万英镑,购入Langhan Estate(朗廷地产),目前朗廷地产位于伦敦西区,该地产公司名下持有一系列的优质零售以及办公空间。而在2017年,李德义又斥资5亿英镑将英国的沙夫茨伯里公司20%的股份纳入囊中。李德义通过其设立的房地产管理公司以及所持有的信托公司的股份,不断地吸纳英国的物业资产,使其家族在伦敦西区建立起自己的地产“王国”。
据媒体统计,从伦敦的SOHO一直到Mayfair(梅菲尔),李德义及其家族所拥有的地产面积高达5.66万平方米。
李德义还曾是伦敦中国城最大持有者Shaftesbury的大股东。Shaftesbury公司是伦敦西区的中国城、Carnaby、Covent Garden的最大业主之一,拥有超过价值26亿英镑的店铺、餐馆及住宅等地产。仅在中国城,Shaftesbury公司就拥有91家餐厅及49个商铺,近160所公寓及超过2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场所。
李德义及其家族所拥有的资产非常庞大,除了目前公布的资产外,还有很多隐形的资产未被曝光,因此,李德义及其家族被称为,在英国除了英国王室以外最大的私人地主。
在2020-2021年的新冠疫情下,李德义家族的资产有所缩水。从财富榜上来看,其家族的资产缩水了1.19亿英镑,总排名也从去年的第52名降至今年的第60名,但李德义家族的组合资产依然以27.31亿英镑稳坐华人首富之位。
“草根”华人,现今全球最牛华人基金经理
霍焱被称为当今全球最牛的华人对冲基金经理。2005年,霍焱以500万美元的起始资金,在伦敦的骑士桥创立了卡普拉投资管理公司,其后,用了仅仅7年时间,霍焱便将该资产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扩大到130亿美元,荣登2012年福布斯全球对冲基金经理排行榜的第21位。
霍焱的成长轨迹与富豪榜中的大多数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富豪榜中的富翁们,或出生于富豪家族,成长于商业“帝国”,从小耳濡目染深谙管理投资之道;或生于贵族家庭,权力与资产“与生俱来”。
霍焱出生于中国的知识份子家庭,他的祖父霍秉权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主任,而他的父母都曾是复旦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霍焱本人,成长于中国,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而研究生阶段则就读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系。
霍焱的事业“帝国”始于1993年,在他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博士之后,他加入J.P.摩根银行,专攻金融衍生产品研究以及自营交易。2005年,霍焱与他的合伙人浅井正雄(Masao Asai), Mark Barnett创建了卡普拉投资管理公司。4年后,霍焱成立霍氏家庭基金会。
霍焱曾表示,他的成功源于投资美国国债市场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市场。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期间,霍焱利用其相对价值策略,成功实现于金融海啸中的逆势增值。霍焱强调,他的增值秘诀在于擅长发现市场的有利机会,并及时评估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并规避风险。
霍焱曾于2012年进入The Sunday Times的英国富豪榜,当年43岁的霍焱以2亿英镑的身价位列“英国对冲基金富豪榜”的第22位。虽然霍焱的总资产未能进入总榜的前250名,但霍焱可以称为是白手起家的典范。
从洗碗工到荣业行 10英镑到1亿英镑的飞跃
提起英国华人富豪,就不得不说说拥有遍布伦敦、曼彻斯特及伯明翰的“荣业行”持有人叶焕荣。
叶焕荣也属于传统的英国华人富翁,他1940年生于广东东莞,在家族家道中落后,举家由广东迁至香港。
叶焕荣在香港完成学业后,像当年的大多数拥有“淘金梦”的年轻人一样,于1959年怀揣10英镑,从香港来到英国。
叶焕荣到伦敦之后,第一份工作是餐厅的洗碗工。对,你没看错,这个如今身价上亿英镑身价的富豪,来到英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洗碗工,并且该工作是他通过同乡会觅得的。
持续了两年的每天10多小时的洗碗工作,使叶焕荣通过勤快的行为和机灵的头脑,引起了餐厅老板的注意并获得赏识,叶焕荣被提拔成为服务员。不再埋在碗盘之中的叶焕荣开始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在服务员岗位上的叶焕荣开始边工作边积累经验,2年后,叶焕荣通过细心观察和学习,以及在此期间一点一滴的资金积攒,叶焕荣和两个朋友独立出来,开立伦敦第一家中餐厅。
创造财富,不仅仅需要靠机遇,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叶焕荣通过2年在餐馆工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对经营方式的琢磨,仅仅3个月的时间,他就把中餐厅的生意搞得有声有色,之后,他又连续开了另两家餐厅及外卖店。
拥有经商头脑的叶焕荣开始思考,将生意做大,范围做广。据悉,叶焕荣受到一篇关于希尔顿起家的文章的启发(如今的希尔顿酒店),开始思考如何壮大自己的商业。这一思考,就诞生了如今遍布英国大小城市的“荣业行”的诞生。
叶焕荣认为,仅仅开中餐馆,还受限于其食品供应商。叶焕荣便开始思索开启其供货渠道,即为中餐馆供货,从一个产业链的源头开始做。
1969年,叶焕荣和他的胞弟叶继荣合作,在伯明翰开立了第一家中式的杂货店,其后,杂货店的生意通过两兄弟的努力不断地发展和扩张。到了1980年,其家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华人企业。
2010年,由于叶焕荣及其家族企业的突出贡献,叶焕荣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授予的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